根據《安徽省人民政府關于2017年實施33項民生工程的通知》(皖政〔2017〕10號)精神,為扎實有效做好秸稈綜合利用提升工程實施工作,特制定本辦法。
一、總體目標
(一)指導思想。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為指導,以秸稈綜合利用為主線,以提高秸稈綜合利用率和耕地質量提升率為目標,堅持“政府引導、市場導向、企業主體、農民參與、布局合理、因地制宜、高效利用”的原則,加快技術進步,完善產業體系,加強政策支持,推進秸稈綜合利用規模化、專業化、產業化發展,促進新型城鎮化和生態文明建設。加大秸稈禁燒力度,落實地方政府職責,不斷提高禁燒監管水平,倒逼秸稈綜合利用提升,切實改善空氣質量。
(二)工作目標。力爭2017年全省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84%,秸稈電廠裝機規模達到120萬千瓦左右,年利用農作物秸稈約260萬噸以上。加快推廣生物質成型燃料鍋爐供熱,年利用成型燃料100萬噸以上。2017年,各省轄市每百萬畝農作物種植面積秸稈焚燒火點數控制在8個以下,人口集中區域、機場周邊和交通干線沿線等禁燒重點區域內,基本消除露天焚燒秸稈現象。
二、實施內容
(一)穩步推進秸稈機械化還田。一是規范技術工藝流程,推進農機裝備、農業技術、農業信息化在秸稈還田中的集成應用??茖W采用粉碎還田、深翻深耕輪作等方式,提高耕地質量,提升利用效果,有條件的地方每2—3年要進行一次還田耕地深翻作業,全省2017年完成秸稈機械化還田6000萬畝。鼓勵秸稈腐熟劑和秸稈生物質有機肥生產,實現資源循環利用。二是推廣免耕直播技術。加快推進以秸稈覆蓋、少免耕播種為核心的保護性耕作技術,在適宜地區推廣玉米、大豆、油菜免耕播種等成熟技術。因地制宜發展稻麥聯合收割機加裝粉碎裝置、秸稈滅茬機、秸稈掩埋深翻犁等秸稈還田適用機械裝備和大型少免耕直播設備。三是穩步開展秸稈機械化還田示范片建設。皖北地區每縣建立2000畝以上示范片2個。開展不同秸稈還田強度對比試驗,加強秸稈還田環境下病蟲草害發生規律研究,采取切實可行措施,控制病蟲草害發生,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技術模式,實現綠色增產、資源節約和生態環保。
(二)繼續支持秸稈飼料化、基料化利用。全省養殖重點地區要結合肉牛、奶牛、奶羊、肉羊產業發展,優先扶持新建規模養殖場購置與養殖規模匹配的鍘草機械及氨化膜、尿素等氨化處理物資。一是繼續推廣秸稈窖(池)青貯。鼓勵在大中型養殖場、養殖小區建立種植基地或與農戶建立訂單生產關系,促進全株青貯專業化種植。二是大力推進打包青貯。鼓勵在中小養殖場(戶)開展打包青貯、拉伸膜青貯建設。三是開展商品化飼料加工銷售一體化試點建設。鼓勵吸引社會資本,組建青貯公司或青貯聯合體,推進秸稈飼料商品化、產業化發展。阜陽、亳州、宿州、淮北、蚌埠市各選擇1-2縣(區、市)率先開展秸稈收貯企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建設試點。四是加大秸稈養畜技術指導。大力推廣秸稈青貯、玉米全株青貯和全混合日糧飼喂等技術,提高秸稈利用效率。
實施以食用菌栽培為重點的秸稈基料化利用,重點推廣平菇、雙孢蘑菇、草菇、秀珍菇、大球蓋菇等能夠充分消耗農作物秸稈的種植模式。扶持食用菌生產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或糧菜種植大戶,充分利用當地麥秸、稻草、玉米秸和玉米芯、油菜秸、棉柴秸,采用設施栽培、露地大田、樹林下、房屋前后等多種栽培方式,周年示范種植。同時,鼓勵有機肥廠收購食用菌廢料,生產有機肥實現循環利用。積極開展以食用菌栽培為主的秸稈基料化利用工程,優先扶持年生產規模達到10萬瓶(袋)以上的食用菌菌種場或年商品化食用菌生產規模達到3萬平方米(袋、棒、包)以上的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和專業種植大戶。
(三)大力發展秸稈能源化利用。一是積極推進以秸稈為原料的沼氣工程。各地要重點扶持秸稈沼氣集中供氣項目,結合美麗鄉村建設,每個市至少建一處規模不低于年消納農作物秸稈3000噸的大中型秸稈沼氣集中供氣工程。二是積極推進戶用沼氣池改造。大力推廣以秸稈為原料制沼氣技術,構建秸稈-沼氣-沼肥還田等農業循環利用模式。三是積極推進秸稈固化成型燃料。各地要加快發展建設秸稈固化成型燃料,皖北地區各縣結合美麗鄉村建設,各縣以村為單位,建設5處以上秸稈小型固化成型燃料生產點,并配套推廣不低于500臺生物質戶用氣化爐。四是加快發展秸稈電廠。加快推進皖北及沿淮糧食主產區秸稈電廠建設,鼓勵熱負荷較大且穩定的工業園區發展農林生物質熱電聯產項目。堅持市場化推動,建立健全農作物秸稈收儲運體系,保障秸稈電廠燃料供應。支持企業技術升級,逐步提高農作物秸稈摻燒比重,增加農作物秸稈使用量。
(四)強化全年秸稈禁燒監管。各地要充分認識秸稈禁燒工作的長期性和艱巨性,提前謀劃秸稈禁燒工作,按照“空間覆蓋無空白、職責落實無盲區、監督管理無縫隙”要求,建立以鄉(鎮)為單位、村(居)為基礎、村民組為單元的網格化管理體系,落實駐守、巡查和值班制度,加強秸稈禁燒常態化監管。通過組建應急隊伍、設置監控點、組織流動哨等方式,在禁燒重點時段,對重點區域實行24小時巡查,提高秸稈焚燒應急處置能力,落實應急物資儲備,及時發現、應對和處理秸稈焚燒行為。相鄰地區建立秸稈焚燒信息通報制度,加強協調合作,實行聯防聯控,共同防范跨區域秸稈焚燒事故發生。同時,做好離田秸稈的巡查監管工作,做到離田秸稈集中收儲、應收盡收、專人看護,不得隨意堆放路邊、河邊、田邊,確保消除秸稈焚燒隱患和對水體、土壤的環境污染。
三、管理要求
各地在秸稈綜合利用提升工程實施過程中,要建立健全政策機制、使用機制、撥款機制、資金監管機制等一攬子管理機制,加強項目和資金管理,確保工程順利實施。
(一)明確政策機制
2017年,省級繼續實施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獎補政策,全省各級財政對小麥、玉米、油菜按照20元/畝、水稻按照10元/畝的標準進行獎補,其中省財政對皖北三市九縣及大別山片區縣補助70%,對合肥、蕪湖、馬鞍山、銅陵市補助30%,其他地區補助50%,其余部分由市、縣財政足額配套,市、縣承擔比例由各市確定。各地要統籌安排自有財力,將配套資金足額納入本級年度預算。
規范使用方向
省以上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獎補資金專項用于秸稈綜合利用支出,要重點用于農作物秸稈還田農機具購置和作業,秸稈發電財政獎補,推廣玉米免耕直播技術,秸稈飼料化和基料化利用,秸稈沼氣技術推廣及秸稈氣化工程技術研發和試點推廣,秸稈成型燃料生產和爐具推廣,秸稈工業原料化及能源化利用,秸稈歸集收儲體系建設等,一律不得用于工作經費等方面支出。
(二)突出使用重點
各地在實施秸稈綜合利用提升工程中,要不斷提高秸稈產業化綜合利用水平,進一步優化資金的使用結構,重點支持秸稈綜合利用龍頭企業、秸稈產業化園區建設,以及鄉鎮、村秸稈收儲體系建設,充分發揮獎補資金的導向作用。
加強資金監管
各地要按照《關于進一步加強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獎補資金使用管理工作的通知》(財建〔2017〕72號)等文件規定,結合當地秸稈禁燒工作實際,進一步完善本級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獎補資金管理辦法,從制度上對資金的籌集、撥付、使用、監督、管理實行全流程控制,進一步加強資金監管。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嚴格落實責任。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切實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把秸稈綜合利用提升工程擺上重要議事日程,要成立秸稈綜合利用提升工程協調小組,政府分管負責同志為組長,有關部門參與,精心部署,統籌協調,精準施策,形成政府統一領導、部門密切配合的良好工作格局,確保本項民生工程扎實有效推進。要圍繞環境保護 “黨政同責、一崗雙責”要求,切實落實秸稈禁燒工作責任,進一步健全完善秸稈禁燒工作機制,細化職責分工,明確目標任務,共同推進秸稈禁燒工作。
(二)實施統籌謀劃,加大政策支持。各縣按照省、市下達的目標任務,制定秸稈綜合利用實施方案,確保秸稈綜合利用項目開展有方向、推動有依據、實施有成效、考核有量化。各縣要成立秸稈綜合利用專家組,全面負責本縣項目技術咨詢與服務,并結合項目實施,加強秸稈綜合利用技術研究和推廣利用,實現技術投入與產出并重,推動秸稈綜合利用提升工程順利實施。要推進秸稈發電等重大項目實施,做好土地、城鄉等規劃的銜接工作,確保建設項目盡快落地。要加大財政補貼力度,繼續執行省秸稈發電財政補貼政策,免除秸稈電廠土地使用稅、免收秸稈運輸車輛普通公路過路過橋費。要切實發揮秸稈收儲體系建設的引導作用,培育壯大秸稈收集產業,確保秸稈燃料的收集和儲運暢通。
(三)完善考核機制,強化問責力度。將秸稈綜合利用提升工程實施情況納入地方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經濟社會發展政績考核,同時,省政府將秸稈禁燒工作納入政府目標管理績效考核,實行目標管理責任制。省農委將會同財政等部門制定監督檢查制度,重點加強對各市縣秸稈綜合利用提升工程項目建設的指導和服務,強化對重點環節的督促檢查。對建設進度快、質量好、秸稈回收量大、利用途徑廣泛、利用效率高的地方給予表彰;對不能保質保量完成任務、項目建成后閑置沒有效益的,進行通報批評,并作為下年度安排項目計劃的依據。對秸稈綜合利用提升工程實施中發現的違規違紀現象,堅決從重從嚴查處,嚴肅追究責任。具體驗收考核工作將根據民生工程項目管理要求,另行制定秸稈綜合利用提升工程驗收考核辦法。對因焚燒秸稈影響交通安全或造成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等嚴重后果的,依法依紀追究當事人和相關責任人責任。
(四)廣泛宣傳發動,營造良好氛圍。各地要充分發揮新聞媒體輿論引導和監督作用,重點突出秸稈綜合利用提升工作首次納入我省2017年民生工程的重大意義,在全省范圍內大力宣傳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工作,營造濃厚氛圍。同時,以群眾利益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采取媒體宣傳、入戶宣傳、標語宣傳、明白紙宣傳、流動宣傳等多種方式,多層次開展秸稈綜合利用政策和技術宣傳,積極爭取農民群眾的支持和參與。組織農技骨干通過大戶示范和田間課堂等渠道,加快秸稈綜合利用技術推廣普及,引領推動全省秸稈綜合利用提升工程建設,完成預期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