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風電、光伏等清潔能源電力富余地區,應充分利用存量機組發電能力,以風電供暖等模式,建設具有蓄熱功能的電供暖設施,用棄風、棄光電量轉化為熱能補充大熱網,不僅可以提高供熱的經濟性和可靠性,還可以促進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一舉兩得。該方式主要適用于新疆、甘肅、內蒙古、河北、遼寧、吉林、黑龍江等“三北”可再生能源資源豐富地區。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等八部委在2016年5月份印發了《關于推進電能替代的指導意見》,強調在居民采暖、生產制造、交通運輸、電力供應與消費等領域推廣電能替代。當前,電能替代的主要任務是以電能替代煤炭消費,尤其是散燒煤。
“煤改電”涉及居民采暖、工業與農業生產、電力生產與消費等眾多領域。居民采暖領域包括存在采暖剛性需求的北方地區和有采暖需求的長江沿線地區,特別是燃氣、熱力管網覆蓋范圍以外的學校、商場、辦公樓等熱負荷不連續的公共建筑,燃氣、熱力管網無法達到的老舊城區、城鄉結合部或生態要求較高區域的居民住宅,京津冀、長三角等大氣污染聯防聯控重點區域,西部和北部新能源富集地區等;生產制造領域包括生產工藝需要熱水、蒸汽的各類行業,金屬加工、鑄造、陶瓷、巖棉、微晶玻璃行業,以及農產品加工行業等;電力生產領域主要是指用可再生能源發電或高效節能環保燃煤機組替代燃煤自備電廠發電;電力消費領域主要是指采用電蓄冷空調、蓄熱電鍋爐等技術促進電力負荷移峰填谷,提高社會用能效率。
其中,冬季清潔取暖,是“煤改電”的重點與難點。尤其是在北方地區,燃煤污染已經與國家和民眾的降霾需求形成了突出矛盾,“煤改電”作為解決問題的重要途徑之一,值得深入研究與推廣。
限制性因素眾多
“煤改電”不僅有助于解決日益嚴重的能源安全問題和城鄉大氣污染,同時也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的重要途徑。但是由于電能在終端能源消費中的價格競爭優勢不強,大規模“煤改電”面臨發展瓶頸。
宏觀環境層面,一是受經濟運行“三期疊加”影響,實體經濟經營壓力增大,企業面對電能替代改造投資門檻高、用能成本增加的實際問題,實施意愿不強,需求難以釋放;二是我國能源在開發、使用環節都沒有體現環境成本,電能清潔、安全、易控的優勢被削弱,在終端能源市場競爭中處于劣勢;三是近年來天然氣供需形勢趨于緩和,加之國際、國內油氣價格持續走低,“三聯供”等天然氣用能方式快速發展,也給“煤改電”帶來了一定挑戰。
政策支持層面,中央政府近年來制定了多個治理散煤、防治大氣污染的政策文件,各級政府也均跟進出臺了很多配套支持政策,但具有實質推動作用的補貼、價格類政策還是較少,政策支持力度和作用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一方面,國家支持政策落實滯后,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尚未根據國家有關“煤改電”的要求制定地方性實施方案,國家政策的落實還需要與地方政府進一步溝通協調;還有很多地方對燃煤鍋爐提出了較嚴格的環保排放要求,但實際工作中環保政策執行不嚴、缺乏監督手段、處罰取證困難,影響了政策執行效果。另一方面,政策補貼扶持力度有待加強,“煤改電”說到底需保障用戶的合理利益訴求,財政補貼、價格類政策數量偏少,支持力度偏弱,不足以充分調動用戶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技術層面,支撐能力有待提升。電采暖方式多樣,對于集中電采暖,目前主要采用各類熱泵(以土壤源和空氣能為主),其次是蓄熱式電鍋爐;對于分散電采暖,移動式主要采用碳晶或電暖氣,壁掛式主要采用空氣能熱泵或碳晶,發熱電纜和電熱膜主要預埋于地板中。近兩年來,空氣能熱泵、碳晶等新興供暖技術的市場占有率快速攀升。但是,很多技術目前仍處于發展起步的初始階段,相關技術標準和法律規范仍不完善,造成市場標準不統一,操作不規范,產品質量和性能也不夠穩定,導致部分地區出現了用戶體驗差的問題。
實施落地層面,部分地區配電網網架薄弱,改造投資較大。冬季取暖“煤改電”電網改造范圍主要是10千伏及以下線路和變電容量的增容改造。對于集中連片區域的電取暖改造或者工業大用戶的煤改電工作,將涉及35千伏、110千伏甚至220千伏線路和變電容量的增容改造。對于利用西部和北部棄風、棄光電量促進大范圍“煤改電”,甚至涉及更高電壓等級的線路和變電容量建設工作。以近年來京津冀電取暖改造為例,電網增容改造平攤到每戶的成本約為5萬元。
多方協同因地制宜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14次會議上強調,要按照企業為主、政府推動、居民可承受的方針,宜氣則氣,宜電則電,盡可能利用清潔能源,加快提高清潔供暖比重。作為一種清潔供暖方式,電取暖的大范圍推廣目前才剛剛開始,作為一項民生工程,需要政府、企業、用戶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具體來說,需要中央政府相關部門統籌規劃,確定“煤改電”總體推進路徑、解決共性問題,編制國家層面的“煤改電”規劃、建筑節能改造和供暖規劃、中央層面的財稅政策、環保排放標準與監管等全局性的工作目標和要求;需要地方政府按照國家“煤改電”工作統一要求,結合本地區實際情況,組織編制本地區“煤改電”工作方案,明確目標任務,落實國家規劃要求,并設立進度安排協調和目標考核機制,精心組織實施;需要企業承擔“煤改電”主體責任,電網、可再生能源發電企業等要及時將政府明確的目標任務分解落實,并按照政府規劃統一要求,編制企業清潔供暖工作方案,同時可以進一步探索更易于用戶接受的商業模式,例如參照熱力公司供暖收費標準收取用戶采暖電費,確保不額外增加用戶采暖支出;也需要用戶逐步改變原有的取暖觀念,提高對“煤改電”環保價值的認識。
在進一步推進過程中,各地應結合本地區的熱負荷特性、環保生態要求、電網支撐能力,研究“個性化”實施方案,因地制宜地發展電供暖。
分散電供暖適用于非連續性供暖的學校、部隊、辦公樓等場所,也適用于集中供熱管網、燃氣管網無法覆蓋的老舊城區、城鄉結合部或生態要求較高區域的居民住宅,作為集中供熱的補充。
熱泵供暖技術值得繼續研究與推廣,不同地區應根據氣溫、水源、土壤等條件特性,同時結合電網架構能力,推廣使用空氣能、水源、土壤源熱泵供暖,充分利用低溫熱源熱量,提升電能取暖效率。土壤源熱泵主要適用于河北、河南、山東、山西、黑龍江、天津、北京等地區的易于埋管的城鄉結合部、新建中心鄉鎮。空氣能熱泵主要適用于黃河以南地區,特別是建筑或小型區域供暖,而在高寒地區由于技術原因目前難以規模化發展。水源熱泵主要適用于有相對集中的含低品位熱量的生產生活污水地區,或者在海水、湖水資源豐富地區適當發展。
在發展戶用“煤改電”的同時,也應該科學發展集中電鍋爐供暖,充分利用低谷時段電力,有效地降低用戶采暖成本。蓄熱式電鍋爐適用于峰谷電價差較大、取暖需求較為集中地區,如北京、天津、山東等地區。直熱式電鍋爐多用于集中供暖無法覆蓋且取暖需求相對集中、電力供應充足、電網調峰有保障地區,或者用于熱力管網的末端補熱。
在風電、光伏等清潔能源電力富余地區,應充分利用存量機組發電能力,以風電供暖等模式,建設具有蓄熱功能的電供暖設施,用棄風、棄光電量轉化為熱能補充大熱網,不僅可以提高供熱的經濟性和可靠性,還可以促進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一舉兩得。該方式主要適用于新疆、甘肅、內蒙古、河北、遼寧、吉林、黑龍江等“三北”可再生能源資源豐富地區。